本文目录一览

1,打座的正确姿势是怎样啊 一般一天座多长时间啊

要很久。重要的不在姿势。在与你对打坐的心、

打座的正确姿势是怎样啊 一般一天座多长时间啊

2,双盘打坐一定要臀部着垫1

如果是刚开始打坐,没必要一定用双盘,散坐即可,屁股下垫些柔软的东西,能舒服就行.修行的原则时松静自然,开始可散盘(自然盘),随着功夫的进步,可以练习单盘,最后可练习双盘。练双盘,开始不可强求,以自然为好。
任务占坑

双盘打坐一定要臀部着垫1

3,禅修打坐时是睁开眼睛好还是闭着眼睛好

打坐 不是说睁着眼 或者闭着眼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微闭 就是眯着眼睛 似看到似看不到 你没看电视里拍的吗 明明闭着眼却知道有人进来了 那就是眯着眼呢 望采纳!
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药师佛!南无准提菩萨!
打者灰机好

禅修打坐时是睁开眼睛好还是闭着眼睛好

4,怎么样调息打坐

调息快速去除身体毒素,去除体内元气和能量的阻碍。使人体的三条主要经络趋于平衡,能快速治愈、控制疾病。在此教你一个简单但非常好的的调息,清理经络调息: 自由盘坐,保持颈背挺直,弯曲食指和中指,翘起大拇指。无名指与小指贴合在一起。用双鼻孔缓慢深长的吸气,大拇指从侧面堵住右鼻孔,左鼻孔呼气再吸气。然后松开换无名指堵住左鼻孔呼气再吸气。这是一轮。可以自己决定做多少轮。可以增强肺活量、改善呼吸系统、减少压力、平和心态、缓解头痛、改善精神面貌。

5,怎样打坐2小时代替8小时睡眠

年轻人,你错了,打坐和睡觉时两码事。睡觉在佛家叫昏沉,人睡觉的百时候真正完全休息的时候很少,就像四个时辰,也就是八个小时,大脑休息的时间也就是那么几分钟。但就是这几分钟就可以度完全休息过来了。从这个角度上讲,打坐完全可以代替睡觉,打坐如果入定又是几分钟的可以计算的,而入定就是睡觉所谓的几分钟的休息。但我想说的你真的能入定吗?学佛十年的人能不能入定都是一个问题。光是简单的金刚坐和吉祥坐乃至双盘跏趺都不是可以轻易做到的。你中午在打坐十五分专钟,呵呵那不是打坐,那是坐着睡觉,睡醒会头疼的。睡觉时可以被打坐代替的。但这是在能入定的前提下。年轻人,你的心太急功近利了,按常人的生活方式,读书读的紧凑一点,就完全可属以了。打坐,非有大福报的人,最好别修
不能刻意去要求打坐代替睡眠,这是个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打坐功夫得力的话,自然而然的精神充沛。个人经验是,打坐念佛后,睡眠时间会自然减少,精神状态也很好。 (身体抵抗力也提高了^_^!)注:抛开打坐念佛这个名词, 懂得用佛理去观心,了解自己,客观的去面对自己的感觉和念头。用心去理解一切是苦,空,无我的!!!!

6,打坐时身体象针扎一样又很痒是气脉通了吗

打坐中身体所有的不适感,酸痛、刺痛、头胀、头疼、打嗝、恶心、身体乱动等,以及心不能专注,看不住念头,都是初学厌坐阶段的现象。放松没做好,没做到位,做好放松就解决这些问题。 初学厌坐产生的原因及特征: 厌坐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初学者上坐以后,急于让心专注,想要入定,放松作得不够,基础没有打牢。 思维是有惯性的,从一个思维状态转换到另一个思维状态需要一个过渡。我们平常人的思维经常处于散乱状态,整天念头不断,想东想西。从散乱状态提升到专注,需要静作为基础。如果缺少这个前提,很难形成专注,坐上就会产生一系列厌坐特征。 如:作意过重致使局部气机阻塞,造成头部胀痛,胸闷;心里烦燥,上坐时间不长,身体乱动,不断调整姿势;各个部位肌肉紧张,腿痛;身体游走状的燥热,这扎一下,那扎一下;出汗,气机走窜;昏沉等等。这种种状况在打坐过程中反复出现。1、系统学习打坐禅修,全面把握实证的理论原理、怎么入手,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遇到各种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每一步路怎么走,怎么悟道等,清凉月老师用自己的所修、所证,讲得通透,有很多同修的打坐经验参考。建议百度“思维本体学实证网”-参阅文章《打坐修证的新手指引》。或百度“本体佛学新浪博客-开悟的一些特点”,博客分类如下:《科学实证》讲解(初学到高层次、悟道的整套方法和心路历程)、视频教学(打坐各方法、问题的专题汇总)、观心、实证、开悟。方法和路这样走(供参考):一是从观身体觉受入手:观手或观呼吸,心稳定了,再观心或观慢动作等入定。二是从心入手:直接观心(随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佛教特有法门)。欲界定前需要经历的过程:放松入静,培养静,让静稳定,让心稳定,提起专注,培养专注,破静入定。2、坐姿有双盘、单盘、散盘、缅甸坐等等。坐姿以自我感觉舒适、自然为主,不要追求高难度,不能因为坐姿的不适影响了心的突破。因为我们是练心的,不是练习身体。心达到一定的层次,心柔软了,身体自然会柔软,自然能双盘起来,真正标准的坐姿,是在打坐的过程中,随着心力的提高,身体自然而然会调整到标准的坐姿,标准的坐姿都不是从外形上模仿出来的,大道自然。3、放松入静,打好基础。耐心的从身心两个方面进行放松,身体是反反复复放松那些容易紧张的肌肉群,心里是放下那些作意、紧张、追求、急躁的念头。高度重视放松,把放松做为一门课程去练习,反反复复从身心两个方面交叉结合去放松。4、打坐的方法很多。选择一个观察对象来观想,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目的是培养和形成专注力。观察对象非常的多,动态的有慢动作,静态的有观呼吸、观佛像、观莲花、观一些境界等等,声音类的有佛号、咒语等。初学从观呼吸入手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对自己的身体觉受比较敏感,容易形成专注力。5、常用的方法很多,观呼吸、观手、观心、观慢动作、念佛号、念咒、耳通圆根法门、睡功等,每一个方法的理论原理把握通透,这是最关键的。然后是怎么入门,怎么用心,怎么操作,会碰到什么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是什么,每一步怎么修,怎么突破,一整套的把握。实证起来,不盲目,能少走弯路,预防走错路,自己能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也许是的。

7,打坐呼吸的方法

南怀谨教授提出一个非常殊胜之修法,他说:“因一般人调息不容易调得好,不如先作粗猛的呼吸。呼吸粗的叫风,细的叫气,当气到达好像不呼不吸时,微细最微细的那个叫息。天台宗的数息、听息、调息是讲息,不是讲风,也不是练气。 上坐以后,先修风,手结亥母手印(密宗称谓),也就是京戏的兰花手。炼气时,肩膀要端起来,让手臂伸直,手放在骨上(手过长、过短例外),手臂一伸直,肩膀自然端起,里面的五脏也自然都张开了,气就贯通,所以,非用这个姿势不可。 下一步,鼻子吸气时,小腹自然向内缩,气吸满了,不能再吸了,就吐气。吸时细、长、慢。放出时粗、短、急。往复这样作,到了气满时,自己会不想作了,此时就不大起念了,然后由气转成息,心境自然宁静下来,感觉到鼻子细微的呼吸,意念与息不要分开,吸入知道吸入,呼出知道呼出,吸入暖知道暖,吸入冷知道冷,意念与气息始终相合,不能离开,如果有一念没有感觉到息时,就是已经在打妄念了。慢慢慢慢如此练习,真到了一念之间,心息真的合一了,密宗的修法叫“心风合一”,“心风合一者,即得神通自在”,至於却病延年,返老还童,更是不在话下。 :“静静地坐著,开始观照你的呼吸,最容易的方式就是从鼻孔的入口处来观照。当气进入,感觉那个气碰触到鼻孔的入口处,观照该处。那个碰触比较容易观照,气太精微了,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只要观照那个碰触。气进入,你感觉它进入,观照它,然后跟随著它,跟著它走,你将会发现它来到一个停止的点,就在靠近肚脐的地方,它停止了,它停止的时间非常非常短,然后它再度往外移,要跟随著它,再度感觉那个碰触,感觉气从鼻孔出去。跟随著它,跟著它出去,你会再度来到一个点那个气有一个非常短的片刻会停止,然后再开始循环。 吸气,空隙;吸气,空隙;吸气,空隙。那个空隙是你里面最神秘的现象。当气进入而停止,不动,那是你能够会见你的中心,当气出来而停止,不动的时候,那个空隙就是宇宙的中心。这两个中心并非两个不同的东西,首先你要觉知到你内在的中心,然后你要觉知到那个外在的中心,最后你会知道这两个中心是同一个,然后“进”与“出”将会失去它们的意义。佛陀说:“有意识地跟著呼吸移动,你将会在你里面创造出一个觉知的中心。”一旦这个中心被创造出来,觉知就开始移动到你的每一个细胞,因为可以说每一个细胞都需要氧气,每一个细胞都在呼吸。 记住,不要由你来停止它,让它自己停止。如果你主动去停止它,你将会错过整个要点,因为那个“做者”一介入,观照就消失了。你不要对它造任何事,你不要去改变那个呼吸型式,你既不主动吸气,也不主动呼气。你根本就不去碰那个呼吸,你让它自然发出,自然流动。当它出去,你跟著它,当它进来,你也跟著它。 不久你将会觉知到有两个空隙,在那两个空隙当中,就是门道之所在。在那两个空隙当中你将能够了解,你将能够看出,气本身并不是生命,它或许是生命的食物,就像其它食物一样,但它并非生命本身,因为当气停止,你还在那里,完全在那里——你完全有意识、全然有意识。气已经停止了,气已经不再在那里,但你还在那里。 一旦你继续观息——佛陀称之为“味帕沙那”或“阿那帕那沙提”瑜伽——如果你继续观照它、观照它、观照它,你会渐渐、渐渐看到那个空隙在增加而变越来越大,最后那个空隙会维持几分钟。一个气进入,然后有一个空隙有几分钟的时间,那个气不跑出去。一切都停止了,世界停止了,时间停止了,思想停止了,因为当气停止的时候,不可能去思想。当气停止几分钟的时间,思想完全不可能,因为思想过程需要持续的氧气,你的思想,和你的呼吸非常深刻地互相关连。在空隙之中,你首度知道甚麽是气里面的气,甚麽是生命里面的生命,那个经验能够解放你,那个经验能够使你觉知到对生命的经验之本身。 有关以上对呼吸之间空隙之说明,我们可以在《丹田吐纳法·答客问》一书中看到很相似之阐述:“因为功夫深到,在纳息转为吐息,或吐息转为纳息时,运用其耐力,在要转换而尚未转换的当中,不立刻接续著运行,却暂保其原有状态,这就是持息,这持息的久暂,视各人的功夫及耐力的如何而决定。在持息的当中,息因之而更为充塞,且像进入了无息的状态,纵使几分几秒之间,而身心也会发生一种美妙的感觉,对於脑神经发生良好的作用。” 当你打坐总是在快要空掉念头!这是你思想出现了妄念!你忽视了自己的呼吸! 在打坐中思想应从始至终都要关注自己的呼吸! 但不要干涉自己的呼吸!!不要加杂上人为的思想!多观察自己呼吸过程!最后觉知到一个点上!!
这方法是不行的,炼气功还行,在佛学是着相。。。
你很大胆,不过以下说的都不是在开玩笑。 打坐控制呼吸,那是道家的修法,佛教的念安般是不控制呼吸的。不懂得其中诀窍,贸贸然就练,气滞胸闷都算是小事情。 其次,这最好找有经验的禅师当面的教你,看书学有可能会出问题,这不是说书写的不对,而是每个人的状况不一样,作者不可能在书中照顾到每种情形,就算是佛法相关的经论也是一样。佛陀不可能藏私,造论的论师也不会藏私,但是如果你没有师父,劝你改修其他的法门,自修自练出了问题,要解决还找不到人帮忙。

文章TAG:打坐  方法  正确  姿势  打坐的方法  一般一天座多长时间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