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在公文构成要素中属于公文主体部分的有哪些

主体部分: (1)标题; (2)主送机关; (3)正文; (4)附件; (5)成文时间; (6)公文生效标识; (7)附注。

在公文构成要素中属于公文主体部分的有哪些

2,公文的主体部分是

见 http://wenwen.sogou.com/z/q700045434.htm?si=1
公文的主体部分: (1)标题; (2)主送机关; (3)正文; (4)附件; (5)成文时间; (6)公文生效标识; (7)附注。 参考资料: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
公文的主体部分是(B.正文 )

公文的主体部分是

3,行政公文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

公文一般由标题、主要内容、结尾三部分组成。详细些的:由发文机关,文种,标题,文号,签发人,秘级,紧急程度,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印章,发文时间,主题词,抄送机关,办文机关,份数,页码等组成。根据公文种类不同,以上详细内容不一定全用得到。
行政公文由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组成。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同版心,即 156mm )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眉首部分一般包括公文分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要素;主体部分一般包括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附件、成文时间、公文生效标识、附注等要素。版记部分一般包括主题词、抄送、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版记中的反线等要素;公文版记应置于公文最后一面 ,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版记中各要素之下均加一条反线,宽度同版心。

行政公文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

4,行政公文一般由几个部分组成

行政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人类在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公务实践中使用的具有法定权威和规范格式的应用文。作为表述国家意志、执行法律法规、规范行政执法、传递重要信息的最主要的载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文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延续和补充。[1] 公文写作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起草者具有工作实践的基础,懂得工作中许多微妙的关节,而在具体起草中要求较好的文字语言工夫。公文语言总的要求是庄重、平实、概括。公文语言功夫的核心是选词。选词一要根据所反映的客观实际需要,二要符合明晰、 确切、简练的标准,三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为避免上下文重复而选择不同的词语,注意文中所涉及对象和阅读对象。多用书面语和文书用语,少用形象和描绘性词语和口语,不用方言土语,十分规范。
行政公文由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组成。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同版心,即 156mm )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眉首部分一般包括公文分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要素;主体部分一般包括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附件、成文时间、公文生效标识、附注等要素。版记部分一般包括主题词、抄送、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版记中的反线等要素;公文版记应置于公文最后一面 ,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版记中各要素之下均加一条反线,宽度同版心。

5,公文由哪三部分组成

公文由标题,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标题:包括事由和公文名称。正文:结构与一般公文相同。从内容方面看,报情况的,应有情况、说明、结论三部分,其中情况不能省略;报意见的,应有依据、说明、设想三部分,其中意见设想不能省去。开头使用多的是导语式、提问式给个总概念或引起注意。结尾:可展望、预测,亦可省略,但结语不能省。打报告要注意做到:情况确凿,观点鲜明,想法明确,口吻得体,不要夹带请示事项。注意结语:呈转报告的要写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参照执行。”最后写明发文机关、日期。扩展资料1.结尾处应有结束性语言,如“特此报告”一类结语,词语既无实际意义,也无结构作用,可以去除,保留亦可。但如果写成“以上报告当否,请指示”,就为严重错误,因为如上述,报告是无须上级回复处理的文种,所以,即使写上这句话也是白搭,上级不会答复你。2. 同理,报告后面加附注标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也属不妥。再次,写报告要避免太长,一般应控制在3000字以内。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公文
完整的公文标题,一般应具备“三要素”,即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及文种,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么文种发文。如:<>(省略了发文机关这一要素),<<国务院公告>>(省略了事由),<<批转国家档案局关于开放历史档案馆问题的报告>>(省略了发文机关和文种两要素)。
眉首 主体 版记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中将组成公文的各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  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同版心,即156mm)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  眉首的特点是位置相对固定;主体的特点是位置经常变动,依公文内容的长短而定。由于公文实质性的内容均在此部分,称之为“主体”;  版记的特点是位置要依公文主体的构成而定。按标准的规定公文要双面印刷,版记的位置有一个位于哪一面的问题;如果公文有附件,版记还有一个是放在正文后还是放在附件之后的问题。因此版记有必要作为一个单独部分加以叙述。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眉首可称之为公文的“头”,主体称之为公文的“身”,版记称之为公文的“脚”。把公文各要素分为“头”、 “身”、“脚”三部分,既便于从总体上掌握其联系,又便于对其进行“解剖”,掌握其区别。

6,具体说明公文主体部分的结构与格式

公文主体部分如果全部弄齐有以下七个要素。其中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成文日期、生效标识是必备要素。一、公文标题 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二、主送机关 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而使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中的主题词之下、抄送之上,标识方法同抄送。三、公文正文 主送机关名称下l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四、附件 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l行左空2字用3号仿字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 (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l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l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五、成文日期 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O”;成文日期的标识位置见8.2.6。六、公文生效标识 公文生效标识是证明公文效力的表现形式。它包括发文机关印章或签署人姓名。公文生效标识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一发文机关如何标识公文生效标识,另一种是联合行文的机关如何标识公文生效标识。 6.1 单一发文印章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日期。成文日期右空4字;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l行之内,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 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日期上; 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日期上。 6.2 联合行文印章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印章用红色。只能采用同种加盖印章方式,以保证印章排列整齐。两印章间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按加盖印章顺序排列在相应位置,并使印章加盖或套印在其上。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 6.3 特殊情况说明 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七、附注 公文如有附注,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日期下1行。

7,公文主体部分包括哪些内容

公文的主体部分:(1)标题;(2)主送机关;(3)正文;(4)附件;(5)成文时间;(6)公文生效标识;(7)附注。参考资料:见
公文主体部分如果全部弄齐有以下七个要素。其中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成文日期、生效标识是必备要素。 一、公文标题 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 二、主送机关 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而使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中的主题词之下、抄送之上,标识方法同抄送。 三、公文正文 主送机关名称下l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 四、附件 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l行左空2字用3号仿字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 (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l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l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五、成文日期 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o”;成文日期的标识位置见8.2.6。 六、公文生效标识 公文生效标识是证明公文效力的表现形式。它包括发文机关印章或签署人姓名。公文生效标识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一发文机关如何标识公文生效标识,另一种是联合行文的机关如何标识公文生效标识。 6.1 单一发文印章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日期。成文日期右空4字;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l行之内,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 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日期上; 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日期上。 6.2 联合行文印章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印章用红色。只能采用同种加盖印章方式,以保证印章排列整齐。两印章间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按加盖印章顺序排列在相应位置,并使印章加盖或套印在其上。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 6.3 特殊情况说明 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七、附注 公文如有附注,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日期下1行。

文章TAG:公文  主体  构成  要素  公文主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