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连工业大学的历史

大连工业大学是中国较早实施「大学与企业紧密结合」教育理念的高等院校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1949年,当时由苏联专家傅柯先生协助建设的「大连机械学院」正式成立。此后,学院多次更名和组建,最终在1985年成为今天的大连工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的历史

自建校之初,大连工业大学便一直致力于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事业做出贡献。秉承着「厚德才艺,求是创新」的校训,大工大的师生们在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科研、教育改革和社会服务工作,使学校从一个机械工科大学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

2. 工匠精神的传承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精神旗帜。在大连工业大学的学生教育中,对工匠精神的培养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学校积极推进工匠式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创新求实的精神,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创业精神。学校的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心和校企合作办学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拓展人才成长的机会。

同时,大工大还注重传承工匠文化传统。学校拥有中国机床博物馆等多个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在这些基地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度和理解度。

3. 工程实践为主的学科建设

大连工业大学的学科建设以工程实践为主导。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全面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学科平台。学校的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学科竞争力,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工大还积极响应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了多个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培育了众多高水平科研团队。学校成功捕获了众多重要科研项目和成果,其中瓷基复合材料、高速加工技术、微纳传感器等领域的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大奖。

4. 匹配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

大连工业大学一直与“中国制造2025”、“中国北方新区”等国家和地方战略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教育都十分重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够紧贴产业发展的需求。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就业质量也备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

如今,随着工业4.0、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推进,大连工业大学也将继续加强与产业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才储备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TAG:大连  大连工业  大连工业大学  工业  大连工业大学  传承工匠精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