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初中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怎么写

1.教学目标;2教学重点、难点;3教具;4教法、学法;5教学过程;6板书设计;7教后记,在前面也可加上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等。重点是2--6。

初中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怎么写

2,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1、分析教学内容 2、学习者分析(学生)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4、教师分析 5、教学策略的分析 6、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3,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我觉得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其中教学过程里面又包括导入环节,新知呈现环节,操练环节,知识拓展与巩固环节,再加上总结环节。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4,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作用是什么

答: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略。1、过程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学法、教师、资源、学习方法、条件、情景等要素。教学设计就是要创设这样一个系统,并利用系统的科学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2、教学设计是从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满足学习者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3、教学设计需要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转变传统的备课观,体现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

5,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9课时:长正方体体积计算(2) 长正方体体积计算(2) 主备人:高向红 教学内容:第27页上例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能计算它们的底面积,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个计算公式。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第8课时:长正方体体积计算(1)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 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 主备人:孙丽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3及相应的 练一练 、练习三第6、7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展.....·苏教版六年级: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及包装问题 冀教版五年级下: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正方体、长方体特点的认识。 2、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6,教学设计和教案一个意思吗

不是一个意思的。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即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法。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教案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投影、录像、录音等)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等项目。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定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统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教育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且掌握系统的知识。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学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单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教和学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资源和学习活动过程,即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生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

7,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 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2、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二、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烧杯、金属条、热水、课件学生准备:试管夹、蜡烛、凡士林、火柴、金属条、涂有蜡的金属片、三角架五、教学过程(一)利用实验,导入新课师谈话: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妈妈在煮汤的时候,你把汤勺放入汤中,过一段时间后,勺柄会怎样呢?(学生回答)下面我们做个实验来感知一下吧!老师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金属条的上端会怎样呢?1、学生推测实验现象。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感知实验现象。3、师提问,生思考:·露出水面的金属条怎么会变热呢?·热怎么会传递到上端呢?(生回答,教师利用动画课件演示)那么热是怎样传递呢?二、学习新课实验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师谈话:刚才热传递的过程只是同学们的推测和感知,那么怎样才能亲自观察到热传递的过程,并证明你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生回答:实验)这个实验怎么做呢?老师为你们每组准备了许多材料:试管夹、火柴、蜡烛、凡士林、金属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先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热传递的过程吗?1、小组讨论并汇报设计的实验。2、师利用幻灯片介绍实验操作的过程。并提示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及要求。3、学生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4、学生汇报实验现象。·火柴是怎样落下来的?·实验说明了什么?(热总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点拨)5、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热传递的过程和火柴掉落的方向。板书:热温度较高温度较低6、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蜡烛被点燃后,热传递到金属条加热的一端,使金属条从加热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又传递给与它直接接触的火柴,这说明热也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实验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师:如果把热源放在不同的角度,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为了便于观察,老师事先在金属片上涂有蜡,如果在金属片的中心(或边缘的一个点)进行加热,请同学们先猜想金属片中的蜡会怎样融化?(学生推测)1、课件演示做法,同时提示学生实验注意事项。2、学生进行实验。3、汇报实验现象。4、师小结。(课件演示)三、总结1、通过这几个实验,你们有哪些收获?2、总结: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课件展示)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较低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2、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3、 保持探究兴趣。 重点:热是怎样传递的,形成描述性热传导的概念。 难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准备: 小组:铁架台、酒精灯、金属条、金属片、蜡油、火柴、黄油。 教师:观察热传导的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小实验:火柴在铁片上能燃烧。 2、 学生推测:火柴燃烧的原因。 3、 热在物体到底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研究第二单元第6课 热是怎样传递的。[板题] 二、 探究新知 1、 自主探究活动 (1)出示探究提示: ① 本节课研究的主题: ② 做几组实验: ③ 材料: ④ 实验方法: ⑤ 注意事项: (2)小组探究学习 (3)汇报交流 (4)小结:从两方面研究,做3组实验。 (一)探究热在金属条中传递 (1)方法:用手握住金属条一端,另一端用酒精灯加热,感受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2)注意安全: (3)小组实验 (4)汇报 (5)板书: 传一端 ——→ 另一端 (6)小结:通过实验感受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是从最热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的 (二)设计观察热传递方向的实验 (1)问题:刚才的实验是根据感觉来推测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那么能设计一个实验让我们看到热的传递方向吗? (2)小组讨论: (3)汇报: (4)推测:用酒精灯加热金属丝时,我将看到什么现象,请说明理由。 (5)演示: (6)小结:通过这个实验中火柴依次掉落的顺序来看热是从物体最热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的。 (7)板书: 热—→冷 (三)探究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问题:通过以上两次实验,我们发现热好像是沿着一条直线来传递的,是这样吗?我们还怎么去研究呢? (2)小组交流: (3)汇报 (4)实验要求 ·这组实验请同学们小组实验研究,那么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 酒精灯的使用,熄灭用帽盖灭,点燃后的火柴放在水杯中。 ·学生汇报 ▲ 铁片中的蜡烛油融化后滴落下来,会烫手,要小心。 ▲ 防止蜡油滴在实验桌上,要垫上报纸。 (5)小组实验: ① 第一组实验:涂有蜡油的金属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传递方向和过程。 ② 第二组实验:在涂有蜡油的金属片的边缘的一个点加热,观察蜡油的融化情况,推测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请你用文字图画记录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6)汇报: (7)讨论:通过以上两组实验,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 (8)总结:我们发现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热传导。 三、总结: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利用热传导做事的例子。

文章TAG:教学设计  初中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怎么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