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月三日是什么节

三月三日是上巳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相传是黄帝的诞辰,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上巳”二字由干支纪年法而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叫做上巳。“上巳”最初是“禊礼”,据《周礼·春官·女巫》记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后汉书·礼仪上》也有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蠢蠢摇动”,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见见阳光,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除致病因素的仪式,又祈求福祉降临。两汉时祓禊甚至成为国家大典,《西京杂记》:“三月上巳,张乐于流水。”两汉皇室祓禊分别在灞水和洛水进行。但到晋代,祓禊被简化为洗手脚了,同时还有了新的风俗曲水流觞。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水中任其漂流而下,停在谁面前便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作不出来诗的,便罚酒三杯。魏明帝专门建了一个流杯亭,东晋海西公也在建康钟山立流杯曲水。当时王羲之与谢安、王彬等42位名士在会稽山阴之兰亭祓禊集会,并且将聚会的诗词汇为《兰亭集》,王羲之与孙绰分别作序,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此诞生。

三月三日是什么节

2,三月三日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日是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现在的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壮族盘古、布洛陀传说里此日为亦为盘古诞辰日。也是广西壮族、瑶族、侗族、苗族、汉族等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公众假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会放假2天。扩展资料三月三这一天,有很多传统的节日活动:1、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2、出游赏杏花的习俗。三月初三,举家出游,有的人家带着酒菜在郊外野餐,而这时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开放的时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说法。实际上杏花并不算好看,但除去迎春花以外,它在农历三月是最早绽放的,正好被人赏玩。3、吃鸡屎藤。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我们将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月三

三月三日是什么节日

3,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农历三月三也被称为“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尤其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最为典型。 在我国,每逢农历三月三的时候,部分地区的民众,都会载歌载舞、欢度节日,可是有不少人仍然不知道,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01 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这一天,也是古上巳节,是古人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曲水流觞”都与上巳节相关。 02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三月三日起源于中华民族原始社会的原始制度。 03 三月三上巳节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从宋元时代开始,渐渐不显,笔记史料和文学作品中都表现了一种追古慕古的情怀。与此同时,寒食、清明、上巳三节呈现合并混同的趋向,最终寒食“并”入清明,上巳“躲”进清明。汉族民众会在河南黄帝故里举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04 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05 侗族“三月三”又名“播种节”、“讨葱节”、“花炮节”。侗家传说,古时他们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了。侗族多于三月三这天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故亦称“花炮节”。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文章TAG:三月  三月三日  三日  是什么  三月三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