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庄周梦蝶的寓意是什么

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叫“齐物”。

庄周梦蝶的寓意是什么

2,周庄梦蝶是什么意思

庄子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象征自由
成语名称:庄周梦蝶成语发音:zhuāng zhōu mèng dié成语释义: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成语出处: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成语示例:死离生别,一似~。★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投笔记·匈奴困超〉》
应该是 庄周梦蝶 是一种道家思想:庄周变为蝴蝶步入极乐,乃人生大幸;蝴蝶变为庄周步入喧嚣,乃人生之不幸!周变蝶乃脱俗成仙,蝶变周乃堕落红尘! 这则故事穷尽了自然造化和自由人生的真谛,所以后人总是以庄周化蝶作为实现人生自由的典范

周庄梦蝶是什么意思

3,庄生梦蝶是什么意思

意思:比喻扑朔迷离的情景,或对往事的追忆 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典故出处: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以前庄子做梦变成蝴蝶,完全是一只欣然生动的蝴蝶,十分快活适意,全然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一会儿醒来,才惊讶自己原来是庄周。真不了解到底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庄周与蝴蝶一定有分别。这就是所说的物化,也就是变化同为一体,不分彼此,消除物我差别的境界。
比喻扑朔迷离的情景,或对往事的追忆

庄生梦蝶是什么意思

4,庄生梦蝴蝶是什么意思

又称庄周梦蝶,汉语典故。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虽然故事极其短小,但由于其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也由于它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引发后世众多文人骚客的共鸣,成为了他们经常吟咏的题目。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起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道家思想:庄周变为蝴蝶步入极乐,乃人生大幸;蝴蝶变为庄周步入喧嚣,乃人生之不幸!周变蝶乃脱俗成仙,蝶变周乃堕落红尘!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5,庄周梦蝶所表达的涵义是什么

内涵诠释寓言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感悟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清人张潮写的《幽梦影》,可称得上是一副供燥热的现代人服用的清凉散。禅不可说,清言不可译。《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可谓是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但是庄周梦蝴蝶是他渴望的境界,渴望的选择。并不是每个人都向往逍遥之境。蝴蝶梦庄周,这是蝴蝶的选择蝴蝶的向往。不能一概而论。这种理论哲学方面运用很广,物与我皆无尽也。
早就看见咱们的社区妇女主任 庄周师哥的名字,可不明白为何叫“庄周”?一直也未深究(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叫吧)!昨晚读了最新一期青年文摘,才知道原来有个“庄周梦蝶”的典故:有一次庄子睡觉,忽然做了个怪梦。在梦中,庄子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它一忽儿飞 东,一忽儿飞西,在草丛花枝间翩翩起舞。要说快乐呀,那真是快乐极了! 庄子所变成的这只蝴蝶,只是一个劲儿地飞来飞去,完全忘了自己是庄子。 它玩得正起劲,忽然醒了。 庄子一看自己还躺在床上,这才明白原来那只蝴蝶不是自己,自己是人,是庄子。 可是庄子忽而又感觉到这未必对: 自己或许本来就是一只蝴蝶!是做梦,梦中才变成庄子的! 接而又想,这恐怕是错了: 自己明明是庄子,刚刚肯定是在做梦! 就这样,庄子一会儿这样想,一会儿那样想,想来想去,总是搞不清自己究竟是庄子还蝴蝶。 这个典故是比喻人生的变化无常,一个人很难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真实和虚幻。

6,庄周梦蝶请问这句话是什麽意思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庄周梦蝶”是庄子借由其故事所提出的提出的一个哲学论点,其探讨的哲学课题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究竟能不能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
庄周梦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简单的一个故事,即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叫“齐物”。
庄周梦蝶与濠梁之辩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简单的一个故事,即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叫“齐物”。 《庄子》里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叫“濠梁之辩”。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惠施是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和庄子即是朋友,又是论敌。《庄子》一书,记载了他们之间的许多辩论,这只是其中的一次。这个故事是很有名的,受到古今中外读者的欣赏。他们的辩论究竟谁是谁非,谁输谁赢,历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名家是研究逻辑的,从逻辑上说,似乎惠施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知道鱼的心理呢?但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动物的动作、表情,痛苦或快乐,人是可以凭观察体验到的。

7,庄周梦蝶为何意

庄周就是庄子。故事说的是,有一天庄周做了个梦,他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周,没变成蝴蝶。当时他就想了,是我做梦梦见我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梦见变成了我?我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我到底是谁?后来发现,原来我就是我。庄周可以是我,蝴蝶可以是我。我就是万物对自己的统称。只要我有意识,我有思想,我就存在。这就是标准的唯心主义。也是庄周想要告诉大家的东西。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我是谁”的史上最难哲学问题。
楼主 我摘了一些 为不能帮到您而抱歉 庄周梦蝶”的悲剧内涵及其哲学指归 99112 郭公民 摘要:“庄周梦蝶”是《庄子》中的一则寓言,具有十分深邃的内涵。它既非是齐物论中相对主义的同质异构体,亦非是单纯的“物我同一”的审美。其包含着“我是谁”式的存在本体的逼问,从中透出人生的悲剧意识,并带着一种超功利的态度超越现实,通向人的诗意存在。 关键词:悲剧 以美启真 诗意栖居 我意识我活着 “庄周梦蝶”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寓言,其文因精致凝练,意味深永,而历来为文人学者津津乐道。然而前人学者的批注因为历史的局限,少有深入的考掘,诸多批注亦未有揭示其深层内涵的精要。譬言之,或是被王先谦所谓的“生死一如”[1]说狭隘化了;或者得出了章太炎“轮回之意”[2]说的牵强认识。究其前人哲学思维的搁浅,根本原因还在于受到人类历史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以及哲学思维范畴自身发展的局限。现代学者用美学的视角,从“庄周梦蝶”的“物化”中看出了“移情”的审美特质,然而仍有不少研究仅滞留在“蝶我置换思维模式”的形式方面,没有揭示和反映出其具体的情感内容,从哲学层面上去探究包涵在情感内容中的文化心理本体。 事实上,正如郭店竹简“道由情生”所揭示的那般,历史建构心理(理性)、经验积淀为先验,任何理性化的东西都是源自于经验性的社会生活,而其中作为人主体性的情意(或精神意向)是凝冻在文本思想或历史语言中的实体性之物,它才是真正联系经验世界与先验范畴的中间介质。因此,庄子“玄之又玄”的“道”及其寓言内涵都绝非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饱含情感经验的心理意向。“庄周梦蝶”的审美化是勿庸置疑的(庄子哲学亦复如是),但刘鹗《老残游记·自序》却说:“《庄子》为蒙叟之哭泣”,闻一多也体味出了其中的哀愁情愫,即谓《庄子》中并未流露出自由与审美的愉悦及轻松,相反的倒是一种深深的悲哀。因此,审美与自由只是气质的东西,而非是庄子哲学深层本质之物。 人本主义的庄子哲学与先秦其他派别一样具有实践理性的特点,生命及人生的问题永远是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为《庄子》具有审美特质,便强以为庄子的学说在论审美,那只是简单的联系,“庄子关心生存问题唯恐不及,什么时候关心过语言或文艺理论的事情?”[3]其哲学内涵首先是直指人生的。在庄子眼中,人生充满了悲剧因素,首先便有生的痛苦,生老病死,苦难重重,“与物相刃相靡”却“莫之能止”,这似乎是人生悲剧的根源所在,所以庄子对“生”本身便抱有一种哀痛: 人之生也,与忧惧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苦也? ——《至乐》 表面看,庄子永远活泼潇洒,然实质上从庄子认为生的痛苦中不难看出,其哲学的人生观前提是持“有待”的悲观态度的。虽说《庄子》极具自由精神,也追求自由“无待”的人生,但这并非意味着人生本是自由的,庄子也并不否定这点。因此即便是在最具自由精神的《逍遥游》中他仍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怀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怀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业也。此虽免乎行,犹有可待者也。”——何其悲哀!连飞跃南冥的鹏鸟与御风而行的列子都谈不上逍遥,处处受制,那么渺小若在榆枋树间跳跃的蓬间小雀般的人又将会是何样的可怜!在此,庄子自由人生理想终究同现实隔着一段距离,“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的藐姑射山神人只是种虚拟的存在,现实中比比皆是的却是支离疏、申徒嘉、子舆等受尽命运摆布与折磨的不幸者。在“庄周梦蝶”之前,罔两与景的对话中,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明确表达出庄子认为人生有待的悲剧宿命观,这实际就是“庄周梦蝶”中也隐含了的对存在认识的人生观前提,其中不辨蝶梦庄梦,不识蝶与周的真幻,不正反映出庄子感觉个体渺小和类如“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无知而不自由的悲观吗?因此,庄子不禁感怀而呼:“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

文章TAG:庄周梦蝶  周梦蝶  什么  什么意思  庄周梦蝶什么意思  
下一篇